为何省市县三级农业农村部门干部一齐涌进恩平马龙塘村祠堂?


侨乡恩平市牛江镇马龙塘村祠堂,以文化品位和红色元素在恩平薄有名星。8月13日,广东省委农办和江门市及恩平市三级农办、农业农村部门的领导一齐到马龙塘祠堂调研。对祠堂引进文化元素和红色元素给予充分肯定。
那是传统的三进大祠堂,非常完好地保持着当初的模样。村长说在“破四旧”的年代,这祠堂被征用作学校,共开有六个教学班。所以它得以幸免于浩劫,至今默默地向世人证明着文明对于一个族群的的陶冶的重要性。马龙塘村祠堂的出名,源于祠堂里陈列着一个巾帼革命夫人事迹展览和珍贵的先贤古迹。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司令员、原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改革开放后复刊的《羊城晚报》首任总编辑吴有恒的元配冯明仲是马龙塘村人,她生于1912年,18岁成了跟着吴有恒提着脑袋搞革命的地下交通员。她经常背着两岁大的儿子徒步到十多公里外的三坑村的革命根据地传递消息。
冯焕球又名冯为民,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第二支队司令员兼政委郑锦波的夫人。她跟随丈夫搞革命,在家里成立粤西抗日游击队联络站,为游击队通讯、联络、递送情报,甚至参加过共产党领导的香港通讯社的工作。
冯坤原名冯凤娇,又名冯美坤,1921年7月1日出生。她18岁时在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吴有恒和曾珍的介绍下加入中共。后来,她返回内地参加抗日作战,曾在省委的安排下调到新建立的华南人民抗日部队海燕中队任指导员,成为部队的指挥员。吴有恒的名著《山乡风云录》和一面世就热演五十多年的粤剧《山乡风云》(曾有“南有《山乡风云》,北有《红灯记》”的说法)的主角刘琴的原型就是她。当地人至今津津乐道她在指挥战斗时,战士们的枪管打到发烫发红,她下令战士们不管男女,一律脱裤子撒尿淋枪管,使枪管降温后再投入战斗。
建国后长期担任国家对外文委司长的吴枫1948年接任中共恩平县委书记,后任粤中纵队广阳支队五团政委。他的母亲冯莲好也是马龙塘村的女子。因为吴枫搞革命,所以她就经常返回娘家取米支持吴枫的队伍,还多次陪吴枫到马龙塘村躲避。她还经常托娘家人代吴枫送东西到沙湖上凯岗给党组织。


马龙塘的女子,用当地人的话来说,是“胆生毛”的女子。
马龙塘的男儿也不简单。冯开美生于1853年,幼年好动,废文学武,16岁时于同治癸酉年乡试,中选为第五十二名武举人。1876年,有贼人劫村,冯开美带领村中青年护村,掩护村民撤离。最终,因贼人实在太多,搏贼力尽,被贼人害死,终年23岁,至今被称为“十二勇士之首”,被供在祠堂中。
明朝成化元年二月,新会被贼肆虐,告急求援。浙江余姚人毛吉率军破贼,乘胜追至今云岫山(在马龙塘附近)。在剿匪过程中,毛吉力尽战死。他死时,雷雨大作,山谷震动,连日天昏地暗。八天后,人们找到毛吉的尸身,其面貌竟一如生时。官府就在云岫山脚建毛忠襄祠。新会县城、恩平县城、广东省城及毛吉的家乡余姚皆建毛忠襄祠,官方春秋两祭。
马龙塘村乡民在该村东南侧小土丘设立毛道爷土地神(社稷坛),年节喜庆皆祭祀。1969年号召开荒垦地,这地方成了农田。近年,马龙塘村民将毛吉的事迹陈列在祠堂里,供后人景仰。
人们看到,马龙塘村的闸门上,有这样一副对联:
马账春风宏圣泽,
龙门出入颂党恩。
马龙塘村儒家传统氛围浓郁,诗书传家。村中有3块石碑:一块立于清代嘉庆丁卯年(公元1807年),上刻“嘉庆丁卯科举人立”,记载该村武举人冯开美的功名;一块立于清代同治癸酉年(公元1873年),上刻“同治癸酉科举人立”字样,记载该村文举人冯武绪的功名;还有一块立于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上刻“光绪二十年贡生立”,是记载该村冯锐生的功名。另外,该村立村以来,还有庠生5人、邑生8人、监生2人。据了解,解放后,马龙塘村获得中专以上学历的约有80多人,人才济济。
参观调研的人们看到,马龙塘村的云雨冯公祠老祠堂,不只是拜祭先人地方,还是一个传播爱国爱家的家风家德教育平台,里面“红色基因”素元和华侨文化元素,给人与众不同的感觉。前年,恩平市著名诗人,文史专家胡东平老人目睹马龙塘村将吴有恒夫人、郑锦波夫人、徐云夫人等村中老革命夫人整辑成巾帼夫人纪念室教育群众,感慨之下草成《江城子、马龙塘礼赞/》
横空出世马龙塘。史源长,纪流芳。巾帼须眉、奋戟殛豺狼。最是俊豪连辈出,强家国,绽芳香。
春风化雨泽荆棠。厉冰霜,惯炎凉。砥砺前行、壮志继冯唐。守正创新弘祖德,花满路,果琳琅。 此诗而今被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员余乃刚写成书法大字挂在马龙塘村祠堂中,供人员参观品赏。2023年底,胡东平92岁仙逝,老人也给马龙塘祠堂留下印记。据说,马龙塘村祠堂今布局与设计是在村中一位退休干部指导下,从2013年起开始建设的,是恩平市最早的村史馆和文化祠堂。看来,农村祠堂需要向文化祠堂方向进展。

(通讯员冯创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