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掩映的有近百年历史的郁文中学校楼
郁文中学校园一角
笔者与沙湖镇及郁文中学副校长登上校楼;
与郁文中学领导在校门口
郁文中学校长龚健炽接受釆访
上了年纪的人们知道,广东著名老革命家吴有恒创作的,无论电影还是粤剧《山乡风云》,内中描写一间中学叫桃园中学很有名。其原形是今恩平市郁文中学。因吴有恒家恩平市沙湖镇上凯岗村距郁文中学很近,加上少年时期的吴有恒在此读书,最主要的是无论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时期,这间学校都是吴有恒等中共领导干部组织群众进行斗争的根据地,一批革命者经常在此出入,因此郁文中学就很自然成了他笔下的桃园中学,也成了恩平市红色元素满满的学校。
2025年新年前夕,笔者随沙湖镇党委委员,上凯岗村委第一书记陈伟华专赴郁文中学参观。笔者之所以对郁文中学感兴趣,还有一个原因,我于1965年考入此校,至1970年高中毕业。对此学校也是情有独钟。
从1970年高中毕业至今,已50多年了,笔者首次回到母校。眼前恩平市郁文中学,已今非昔比了。座落在山水田园间的矗矗新校楼迎风林立,在绿树掩映下显得清静和谐真是莘莘学子学习造艺的地方。
郁文中学校长龚健炽和副校长苏永聪告诉笔者, 郁文中学创建于1926年,其前身是附近沙湖鹏岗村开办的私立小学。鹏岗村有一先祖,姓吴,名从周,号郁文,元朝进士,其号源自《论语》“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后吴氏族人捐资兴学,为纪念先祖从周,遂将学校命名为郁文学校。
笔者查恩平文史知道, 1938年,香港工委书记吴有恒派遺工作团和服务团返恩平组织宣传抗日,其中工作团就到了郁文学校,对学校师生进行动员,播下了革命火种;后来抗战胜利后,中共领导的粤中部队五团政委郑锦波等就奉命依托郁文学校与国民党一区保安司令部参谋雷焜灼进行谈判。更令人感慨的是,在1949年5月1日恩平县人民政府在沙湖上凯岗成立庆祝时,郁文学校一大批师生不顾反动势力拦阻,昂首挺胸专赴上凯岗庆祝。说起郁文学校的红色元素,当地人都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但说来话长。1945年,郁文学校扩大为私立中学。1952年,收归国有,成为公办中学。后来学校曾几度更名,曾叫恩平县第二中学,笔者1965年考入该校时叫恩平县沙湖初级中学。在那那个非常时期又改为向阳中学。直到1982年才恢复郁文中学校名。
校长说,学校现有学生1137人,现有教师83人,高级教师12人,持研究生学历或者硕士学位教师14人。学校占地7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分为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三部分。教学区的教学大楼共六层,有18个教室以及一个多媒体室,另高三、初三独立教学楼各一栋。学校图书馆分藏书室和阅览室,现有藏书约45000册。学校教学设备设施完善,教学区、办公区、活动区、生活区,布局科学合理,装备了高标准的化学实验室、多媒体室、电脑室、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各功能场室按广东省标准化配备教学仪器。每个课室安装多媒体电教平台,实现办公室、教室和各场室网络全覆盖,助力于教学的有效开展,满足了师生的需要,为学生全面成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校运动区有体育馆和运动场。体育馆有1500平方米,可以同时在里面开展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活动。室外运动场400米塑胶跑道,有篮球场6个和足球场一个。眼前,已今非昔比。
近年来,该校注重红色文化,开展感恩教育和信心教育及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先后荣获 “江门市生态文明示范学校”“恩平市文明学校”“恩平市美的校园”“恩平市平安校园”“恩平市德育示范校” “恩平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江门市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吴鹏礼体育馆是由郁文中学杰出校友吴允尧捐款382万元人民币独资兴建的,体育馆以其父亲吴鹏礼之名命名。而“鹏礼杯”篮球联赛,是由吴允尧之子吴嘉为捐资30万元人民币赞助举办。佃农出身的吴允尧凭着过人的意志力,闯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笔者重踏那座作昔日桃园中学标志的“桃园堡”,即郁文中学有近百年历史的大楼。笔者入初中时曾作学生宿舍。尽管岁月流逝,风磨历劫,但质量依然坚固。似乎在昭示人们,这间红色元素的学校在中华复兴的今天,依然绽放出耀人的光釆。(冯创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