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笔者邀请来自成都拉普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拉普兰生物)赖薛锋先生一起拜访广州普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普锐生物),见证了一场行业专家的思维碰撞。普锐生物汪远翔先生及拉普兰生物赖薛锋先生,两位在免疫学领域深耕多年的大咖,用他们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为我揭开了免疫力的神秘面纱,也让我惊觉:原来,我们的免疫系统可能正在“裸奔”。

免疫力的“隐形战场”:90%的人不知道的真相
“熬夜后总感冒?换季必过敏?这可能是你的免疫系统在‘罢工’。”在普锐生物的汪远翔汪总向我们展示了一组数据:中国 50 岁以上人群免疫力下降幅度达 40%,而多数人直到生病才意识到免疫系统的存在。
赖薛锋先生同时也分享他公司的免疫球蛋白的两个案例,南极科考队的“免疫奇迹”和银屑病患者的自救之路。南极科考队员在极寒环境中与多国人员接触,却因服用免疫球蛋白实现“零感染”;一名银屑病患者通过8个月的免疫调节,从“全身脱皮”到基本康复。这些案例让我意识到,免疫力就像一位默默守护我们的战士,一旦它“受伤倒下”,我们的健康就会面临巨大威胁。
免疫检测:从“模糊感知”到“精准度量”
“免疫力不是玄学,而是一组可量化的数据。”汪总向我展示了普锐生物的检测报告,其采用的“免疫年龄”模型可以直观地展示我们的免疫状态,比如实际年龄 40 岁,免疫年龄可能只有 35 岁。此外,雷达图还能从防御力、修复力等六大维度全面评估我们的免疫力,让免疫力“看得见”。
免疫检测的意义远不止于满足我们的好奇心。汪总指出,免疫功能低下者心梗风险提升 2 倍,而肠癌风险预警可提前 1-2 年。这意味着,通过免疫检测,我们可以在疾病尚未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就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干预。同时,免疫检测还能避免盲目干预,对于免疫亢进人群,滥用保健品可能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只有精准了解自身免疫状况,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健康管理方案。
误区破解:免疫力越强越好?
“免疫系统不是‘特种兵’,而是‘智能管家’。”汪总纠正了我们对免疫力的两大误区。首先,“拼命补营养”并不可取,过量服用灵芝孢子粉可能扰乱免疫平衡,引发失眠、焦虑等问题。其次,“迷信基因检测”也是不可取的,基因无法改变,但免疫状态却可通过干预动态优化。
那么,如何进行科学的免疫干预呢?汪总提出了“黄金三角”法则:精准检测+阶段性补充(例如维生素B、益生菌等)+生活方式调整(睡眠、运动)。他还提醒我们要警惕“伪科普”,比如蒲公英茶虽然短期消炎有效,但长期饮用会抑制免疫反应。在提升免疫力的道路上,科学、理性才是关键。
未来趋势:从“治病”到“治未病
普锐生物与片仔癀的合作案例让我看到了免疫功能数据在健康管理中的巨大潜力。汪总表示,免疫功能数据已用于肝病治疗疗效评估,未来或成为健康管理的“标配”。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从“治病”到“治未病”的转变将成为必然趋势。
对于读者朋友,汪总也给出了实用建议:高危人群(慢性病患者、长期熬夜者)每年至少进行 1 次免疫检测;健康人群则可通过“免疫力指数自测笔”(类似血糖仪)居家监测关键指标。通过这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免疫状态,及时采取措施守护健康。
免疫力是我们身体的坚固防线,但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的免疫系统可能正在“裸奔”。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更多人重视起免疫力,科学地守护自己的健康。(撰文:钟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