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恩平上了年纪的人们都知道,有一条公路已百岁了。这就是恩平侨商吴星楼1922年返乡领头建设的恩城至圣堂公路。百年沧桑,而今,恩平市境公路已四通八达,高速公路乃至高铁已纵横伸展。但饮水思源,人们忘不了公路开拓者吴星楼的“公路”情怀。8月下旬,笔者造访吴星楼的故乡,沙湖镇下凯村委会,感慨万千。
1868年生于恩平县沙湖镇下凯岗村的吴星楼,青年时旅居新加坡,艰苦创业,经数十年苦心经营,成为富商。但他有很强的乡土观念,致富后携款回故里。 吴星楼知道恩平是个穷僻地区,交通不便,以至百业凋零。他经过多次酝酿,认为要改变家乡之面貌,首先要开发公路交通,才能沟通内外。
1922年4月,吴星楼以个人的名义,发起创办恩平公路的倡议。他在恩城邀集邑中各姓族耆老及农民开会。对创办公路事宜,与会者一致表示支持。决定:即席成立“恩平民办车路董事局”,并推选吴星楼为董事局长兼总经理。在领导机构问题上,吴星楼一反逢公益以姓氏为主的旧俗,他坚持照顾各大姓。根据他的建议,会议推举郑季敦为副经理,另县内大姓氏有能力有名望的人们为董事。于是,选出了郑云轩、郑挺生、郑操池、冯馨池、冯念周、吴友文、吴仙舫、吴述汉、吴煜平、岑梅阁、梁泮池等为董事。董事局下设文牍一人,由吴毓岩担任(后为吴仙舫)。这样,有吴冯梁岑郑五大姓氏参加,其中,郑姓的达3人,冯姓的有2人,吴姓的仅3人。一改吴姓当道局面,尽管由吴星楼出大钱(白银20万),但当时恩平各地乡亲认为公路建设班子可信,内外乡亲积极支持。不足则由地方群众、祖尝及华侨担认股份。对于车路沿线所占用的田土,依章测量其面积,把所议定的价款投作股金。
在创办公路过程中,常碰到许多困难。比如沿线经过的地方,也有争议。有些人喜欢离车路近些,有些人又喜欢自己的村离车路远些。又如占用的田土价格之高低,有的业主要索取现金不愿折价入股等等,争执很大,也很难解决。由于各大姓都有代表参加董事会,公路建设过程中重大问题都经董事会讨论民主协商,公众都支持解决,消除干扰,使筑路工程得以如期进行。1922年秋,恩城车路动工。
说起公路建设众姓共赴的事,恩平一姓黎文史专家告诉笔者,当时有一股势力组成一个什么“公司改组委员会”,要清算吴星楼任总理六年期内的一切收支,及存款数目。但因各姓董事秉持公道予坚决抵制,确保公路建设顺利进行。后经全体股东代表开会,仍推选吴星楼继续为“恩平民办车路公司”总经理。以后连选连任,历时十余年。直至四十年代,因抗日战争,破坏了所有车路为止。吴星楼对这个公路班子很满意。
忆起恩平百岁公路历史,人们固然记起开拓者吴星楼的业绩,但他选择各姓氏代表出任班子的胸怀及智慧更值得人们借鉴。
时下,富裕起来的农村人们兴起公益事业潮流,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动不动以姓氏出面,以姓氏为界,似觉得又欠缺了什么。过去,开国领䄂毛泽东多次强调要搞“五湖四海”,恩平的先贤吴星楼早已尝到了甜头。在乡村振兴蓬勃发展的今天,似乎更要搞大团结,摒弃逢公益以姓氏为界的旧俗。
( 冯创志 黎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