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净水器阻垢剂遭反复抹黑,致使净水器市场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怪圈。当食品零添加新国标正式实施,当自媒体与各大网友呼吁“禁止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及应用”,食品以外的添加剂也成了消费者过度担心和讨论的话题。其中,关于净水器阻垢剂的不实言论更是迅速扩散,造成市场恐慌。
净水器阻垢剂背后的真相
环境严重污染的当下,健康饮用水已成每个家庭的刚需。然而,在消费者正享受净水器带来的高品质用水生活时,“阻垢剂就是慢性毒药”“长期饮用会得肾结石”,此类标题的短视频在某平台迅速扩散,造成公众恐慌,导致市场乱象。不少消费者听闻此类事件后,纷纷认为含有阻垢剂的净水器为不良产品,对净水设备产生抵制心理。
实际上,净水器阻垢剂并非洪水猛兽,在合理计量下,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阻垢剂的主要成分为磷酸盐,在碳酸饮料、果冻等食品中较为常见,符合国家食品添加标准。同时,磷酸盐也是身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它可促进骨骼发育、调节血液pH值、维持酶和辅酶活性等。据“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人每日推荐剂量为700mg,而净水器中虽有阻垢剂存在,但各大企业早已熟知阻垢剂的安全性和剂量控制,可确保阻垢剂的稳定、安全、可靠。
还原净水器阻垢剂本质,破除市场谣言
阻垢剂在净水器中的主要作用为干扰水中钙、镁等金属离子的结晶过程,防止水垢形成,并避免水垢附着于RO膜导致滤芯堵塞。这一工作原理可有效延长滤芯使用寿命,减少后期更换滤芯的压力。此外,作为净水器中孔径最小的滤芯,RO膜仅 0.0001 微米的孔径也能避免阻垢剂分子进入产水侧。因此,在过滤后的水质中,并没有阻垢剂成分的存在,确保水质纯净,无污染。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分类目录》中可得知,磷酸盐作为阻垢剂的材料,在反渗透净水器中可以使用。在国家许可和净水器自身过滤原理的双重验证下,那些“阻垢剂=有毒”的不实谣言将不攻自破。
只有还原阻垢剂本质,才能以科学之力破除市场谣言。在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的社会,消费者务必要追逐事情的真相,坚决拒绝谣言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