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期间,以“极视听·强赋能”为主题的AI+创作者经济论坛于3月28日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网络视听协会、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传数字人研究院联合主办,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全国高校影视学会数字艺术与动画专委会协办,元力趋势承办。
论坛期间,一场以“AI智能体爆发:行业破局者还是设局者?”为题的圆桌对话引发热议。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传数字人研究院院长吕欣担任对话主持人,邀请来自360集团、福建日报、天娱数科、南方科技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与数字人技术如何重塑内容创作生态展开深入探讨,分析技术革新对行业格局的影响,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此次对话不仅为行业提供了前沿视角,也为创作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
数字人与AI融合:从工具到生态的跃迁
圆桌对话上,360集团公共事务部副总裁刘闯指出,数字人技术已从早期的”虚拟形象展示”进化为具备情感交互与自主决策能力的智能体。他强调,”数字人正在成为人工智能产业的终极表达形态之一,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多模态交互提升内容生产的效率与用户体验。”
福建日报海峡都市报社长黄少鹤分享了”福建百万数字人计划”的实践成果,展示了数字人技术在政务、医疗、文旅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他特别提到,数字人”海星星”作为数据记者,已成功推动两岸文化交流,成为AIGC技术出海的典型案例。
智能体爆发:行业破局还是隐忧?
在圆桌对话环节,天娱数科AI营销事业部总经理郑屹呈提出,智能体的爆发式发展正在重构内容创作流程。她指出,”通过大模型训练与3D数据采集,智能体已具备实时情感表达与物理世界推理能力,这将彻底改变传统内容生产的逻辑。”
南方科技大学五亩数字文化产业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张金辉则从人机协同角度分析,未来内容创作将呈现”AI提供灵感选项,人类主导审美判断”的模式。她呼吁行业构建”混合治理”框架,以应对智能体可能带来的伦理与安全挑战。
技术与人文的共生:生命3.0时代的思考
论坛最后环节聚焦AIGC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吕欣提出,”技术的进步不应以牺牲人类独特性为代价。我们需要在拥抱智能体的同时,保持对生命价值的深刻反思。”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AIGC技术的快速发展虽可能引发”技术反噬”担忧,但通过建立技术边界、优化教育体系与完善安全机制,人类与智能体完全可能实现共生共荣。正如张金辉所言:”科技驱动未来,但人文照亮方向。”
展望:从成都到全球的AIGC生态构建
本届大会共展出170项前沿技术与视听产品,涵盖AIGC影视基地、虚拟场景构建等多个领域。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行业提供了思想碰撞的平台,也为全球网络视听产业注入了创新动能。
随着AIGC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中国网络视听行业正站在从”工具革命”迈向”生态革命”的历史节点。如何在技术爆发期构建可持续的产业生态,将成为下一阶段行业发展的关键命题。(钟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