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以“极视听·强赋能”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盛大开幕。3月28日,在AI+创作者经济论坛上,中科趋势CEO、《中国数字人影响力指数报告》课题组组长张丽锦正式发布了2025年度《中国数字人影响力指数报告》。这份报告深入剖析了数字人产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数字人泛在化”的全新概念,为行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数字人从“虚拟”走向“泛在化”
张丽锦博士指出,数字人已不再局限于“虚拟”的范畴,而是逐步迈向“泛在化”时代。所谓“泛在化”,即数字人像水电煤一样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无处不在的社会单元。报告指出,数字人正在从功能性工具转变为具有社会属性的存在,未来可能具备数字身份、社会信用值,甚至成为人类的“数据分身”。报告还提出,数字人将通过“终端无缝迁移”实现多场景切换,无论是在手机、大屏设备,还是未来的3D交互设备中,数字人都能无缝衔接,为用户提供一个连贯的交互体验。
情感智能成数字人发展新引擎
报告特别强调了情感智能技术在数字人发展中的重要性。张丽锦博士分享了两个典型案例:京东前副总裁蔡磊因渐冻症失去发声能力后,通过数字分身完成感人演讲;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离世后,其数字分身在大会上“复活”,并以幽默风格完成脱口秀表演。这些案例表明,数字人不仅是技术的产物,更是情感和记忆的延续。
报告指出,情感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使数字人从“工具”向“伙伴”转变,未来可能在教育、医疗、文旅等领域成为人类的“情感桥梁”和“知识引路人”。
数字人IP崛起:从工具到社会单元
报告基于500多个国内外数字人IP样本,分析了数字人在2024年度的表现。数据显示,数字人IP的投票热度超过30万票,尤其是在游戏领域的呼声尤为高涨。报告指出,数字人正在从“工具”向“社会单元”转变,其主要特征包括交互模式的无缝迁移、社会属性的增强,以及在多场景中的广泛应用。
张丽锦博士以海尔兄弟的转型为例,说明数字人IP如何从传统的“纸片人”形象升级为具备3D功能的宣推工具。此外,快手虚拟主播关晓芳的成功也表明,数字人正在成为直播、娱乐等领域的“超级同事”。
数字人赋能场景:从商用到民用
报告提出,数字人的应用场景正在从商用向民用扩展。在教育领域,数字人已从“复读机”升级为“名师分身”,帮助学生完成学术任务;在医疗领域,数字人从电子手册进化为健康管家,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在文旅领域,数字人从向导转变为文博导览助手,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
张丽锦博士分享了一个生动案例:在学术英语答辩中,她与数字人分身共同完成演讲,数字人以流利的英语和标准的发音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这表明,数字人已具备替代人类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
数字资产:商业生态的革新
报告还探讨了数字人与数字资产结合的潜力。张丽锦博士指出,越来越多的明星和达人开始接受数字分身的概念,甚至主动克隆自己的声音和形象,以满足粉丝的个性化需求。例如,一些粉丝已将偶像的数字分身用于生日祝福等场景,这标志着数字人IP的商业化潜力正在被充分挖掘。
报告预测,未来数字人将成为商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品牌与用户之间的深度互动。
未来展望:虚实相融,人人共生
张丽锦博士在总结时表示,数字人不是人类的替代者,而是记忆的守护者、知识的引路人和情感的桥梁。她提出“虚实相融,人人共生”的愿景,认为数字人将通过精准与恒久的特性,成全人性的温度。
随着《中国数字人影响力指数报告》的发布,数字人产业的发展方向更加清晰。未来,数字人将从“工具”走向“伙伴”,从“虚拟”走向“泛在”,为人类社会带来深远的变革。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的成功举办,为这一愿景注入了新的动力。(钟少兰)